選手比賽成績查詢主辦單位介紹訂閱賽事電子報中華高協官方網站  
比賽介紹         場地介紹         參賽選手         比賽成績         賽程新聞         活動新聞         回首頁  
最新比賽介紹
2006台灣公開賽
2005台灣公開賽
2005台灣公開賽
 國家級賽事-台灣高爾夫公開賽四十年沿革
宋永祥@中華高協副秘書長
迄今半世紀以來,從當年僅有的台灣(淡水)與台北(水源地)的兩座球場,到現在的六十四處球場;高球人口從少數的十多人到百餘萬人;職業或業餘選手人數由個位數到目前的近千人;
一、前言

中華民國高爾夫協會(簡稱中華高協)成立於民國四十五年(1956)六月二十九日,前身是中華全國高爾夫委員會。中華高協是當年推廣全民運動的中華全國體育協進會團體會員之一,其目的以推展高爾夫運動,培植高爾夫選手參加國際競技,為國爭光。

迄今半世紀以來,從當年僅有的台灣(淡水)與台北(水源地)的兩座球場,到現在的六十四處球場;高球人口從少數的十多人到百餘萬人;職業或業餘選手人數由個位數到目前的近千人;而爭取到國際榮耀更不勝枚舉,根據中華民國九十一年(2002)高爾夫年鑑資料概略統計,截至2001年共獲個人冠軍八百四十一人次,亞軍七百五十人次;團體冠軍八十四次,團體亞軍三十六次,這些光榮紀錄都應歸功於工商軍政各界人士及各俱樂部(球場)負責人、會員的熱心支持,出錢出力、同心合作,目標理想一致,有計劃的培訓選手與多舉辦比賽,才能有如此令全國體育界稱羡的成效,以及近兩年均獲得最高領導組織──行政院體育委員會評鑑為最優等體育單項協會之一。

當然,這些令人妒羡的成就事實,協會(委員會)歷屆領導人和理監事(委員)之督導合作、熱心義工協助與工作幹部(由當年僅二、三人兼職至現在專職的十一、十二人)熱誠服務與奉獻精神,也該是不容抹殺的努力辛勞成果。

因此,協會歷年來所舉辦的各項比賽,對高爾夫運動發展的現況來說,亦具有傳統的歷史價值意義和不可忽視的成效,事實不容抹煞否認。茲應協會網站之需,特將這項最重要大賽摘錄簡述於下,以供愛好球友參閱。
二、中華民國公開賽之由來及變革

民國五十四年元月,中華全國高爾夫委員會三度改組,由熱愛高爾夫並主導支持推廣大計多年、甫卸任台灣省主席的周至柔將軍(歷任空軍總司令、三軍參謀總長、中華全國體育總會理事長)親自接任第三屆主任委員,對全國高爾夫運動的推展更見積極。

據歷任總幹事十八年之久的汪治隆在民國六十七年第五期「中華民國高爾夫年鑑」內「總幹事十五年」一文中,提及周將軍在接任後即提出「要多辦比賽」、「要積極培養新血輪」及「要多參加國際比賽」三點政策性工作指示。

「要多辦比賽」是重點之一,當時已成立八年的高委會,每年只有一項「國慶盃全國業餘錦標賽(迄今已五十年歷史,是我國最古早高球賽;當時另有總統盃一併舉行是總桿賽,但只有從民國五十三年開始到六十三年即停止)」,因職業選手少,從沒辦過職業比賽;而由菲律賓、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日本五地舉辦多年的國家公開賽早已於1962年開始串聯成「遠東高爾夫巡迴賽 Far East Golf Circuit」,我國謝永郁已獲1963年香港公開賽冠軍,1964年蟬聯冠軍及首次遠巡賽總冠軍,1965年蟬聯總冠軍和當年加入遠巡賽的泰國公開賽冠軍、隊友呂良煥亦獲菲律賓冠軍,均已揚名亞洲高球圈。

當年如欲加入遠東巡迴賽必須在前一年先辦國家公開賽。因此,中華高委會改組後的第一件大事,民國五十四(1965)年就在淡水球場創辦「第一屆中華民國公開賽,簡稱『中國公開賽 China Open』,總獎金二十萬台幣(合五千美元、當年此數在淡水可買一棟樓房),有美、澳、紐、荷、菲、日、韓等國三十九人和我國僅有職業選手十二人參加四天七十二洞比桿賽,結果許溪山、郭吉雄、陳健忠包辦前三名。

次年(1966)並加入由亞洲高爾夫協會(Asia Golf Confederation係在1962年成立,我國與日本、菲律賓為三個發起國)主辦的遠東高爾夫巡迴賽七站中之一站,呂良煥獲我國站冠軍(與陳健忠、許溪山、郭吉雄包辦前四名)、新加坡站亞軍(在延長賽敗給紐西蘭的紐迪克)及第一次總冠軍。第三屆1967年呂良煥雖在我國公開賽延長賽敗給隊友謝永郁,卻以總分領先而蟬聯總冠軍。也因此增多我國選手參加比賽機會,才能稱雄亞洲,奠定了我國高爾夫運動此後二十多年在國際上受尊崇地位。

隨後,遠巡賽先後又有印度與韓國(1969)及印尼(1973)加入而擴大為全程十站比賽,每年輪流在亞洲十國舉行,並改名為「亞洲高爾夫巡迴賽Asia Golf Circuit簡稱:亞巡賽」,「亞洲高爾夫協會」也因有太平洋地區的澳洲、紐西蘭等國加入而於1978年起擴大改名為「亞洲太平洋高爾夫協會 Asia Pacific Golf Confederation ,簡稱:亞太高協APGC」。後因政治問題,中國大陸加入APGC(亞太高協),我國才被迫按照奧會模式改為Chinese Taipei(中華台北高爾夫協會)及公開賽和參加有關國際賽之名稱。但在國內仍用「中華民國公開賽」,且在不少國際賽中,高爾夫仍是極少使用我國名稱和國旗的一項運動。

「亞洲巡迴賽」直到1996年因有「亞洲職業高協Asian PGA」成立後,亞洲各國主辦每年一次的國家公開賽起了變化而中止,也將賽程名稱改為「Asian Tour」。

中華民國公開賽今年(2005)正好滿四十年,在前四十屆比賽中,尤其是從首創第一屆開始的1965年至1989年第二十五屆的四分之一世紀,我國職業名將幾乎主宰了「中華民國公開賽」乃至「亞巡賽」優勝席位,由我國選手贏得十九屆公開賽冠軍、「亞巡賽(1963年-1989年)」十九人次總冠軍和八十八人次單站冠軍。可惜此後因各國選手大增,球技提昇,我國則後繼無力,最近十五年不僅在亞洲、即連在我國公開賽也只爭到六人次冠軍(其中還有兩次是業餘好手洪家煜所創的榮譽),誠令人感慨不巳。

初期經費極為困難,籌辦職業高球賽不易,但為擴大提昇高爾夫水準和國際地位,加強職業選手磨練球技機會,主任委員周至柔將軍商請當年極少的球場協助分攤獎金,並請工商界大老集資贊助經費,才能艱困地完成這項國際大賽。在當代的時空政治和經濟環境來說,使我國高爾夫能躋身世界一流及享有亞洲王國之美譽,對國家在國際形象和國內高爾夫水準的提昇貢獻極鉅。

隨著高爾夫運動蓬勃發展,球場逐年增多,人口大進,經濟起飛,並在高協會周至柔將軍一再呼籲努力與各球場合作下,於民國六十七年十月建立「發展高爾夫基金」長遠贊助制度和穩固的基礎,減少每年籌措比賽及培訓費用的困擾。

尤其是「中華民國公開賽」最近十二年來,在陳重光理事長人脈邀請下,更得力於大企業的贊助絕大部份比賽經費,如1990年開始由三陽及慶豐集團連續七年獨資贊助公開賽,每年支出千餘萬。1997年因無贊助單位,在揚昇球場支持下,是由高協會自行負擔所有費用千餘萬。但自1998至今2003年連續六年均由國際管理集團(IMG)全權承辦我國公開賽,不僅負責尋覓工商企業如中華賓士、約翰走路、年代企業及最近兩年的宏碁集團為當年冠名為「宏碁中華民國公開賽(acer Taiwan Open)之主要贊助者,為協會省下兩億元以上的經費,也將比賽因邀請國際頂尖名將來華而提昇為世界級水準,是我國最具歷史與規模的職業公開賽,其成就與貢獻令人稱譽欽佩。不過,IMG因故退出後,由名將廖國智創辦「海峽盃」具有成效的譽智公司接手籌辦我國公開賽,因贊助廠商難尋,由高協會負擔大部份的費用。

在已辦的四十屆公開賽中,「我國高爾夫運動搖籃的台灣高爾夫俱樂部(淡水球場)」是最主要支持的球場,共有十六次之多,當年在高協會經費困難下,全力奉獻、出錢出力協辦比賽,因而被國際高壇評選為「世界五十大名場之一」。其次是「揚昇球場」在最近連續協辦七年;另外,林口球場六次、新竹三次、東華二次,高雄、國華、新淡水、長庚、桃園及北海各一次,都是對我國公開賽付出貢獻的球場。

今年由長庚球場第二次主辦公開賽,它也是高協會理事長王永在所創辦的球場,在尋求贊助經費極困難情況下,可預見王理事長在任滿八年即將卸任之前,對這項最具歷史意義的我國公開賽,將會付出更多,且望能圓滿成功。

(有關我國公開賽資料,詳見民國九十一年出版的「中華高爾夫年鑑」第二十七期P96~100及賽事歷屆大會手冊)。
................................................................................................................................................
 更多2005台灣公開賽活動剪影 [馬上去]
 台灣摘冠,維拉強重登亞巡賽獎金王寶座
 台灣公開賽,中、澳、泰三國七強競爭
 張澤鵬再度發威,台灣公開賽第二回合單獨領先
 澳洲雙雄要得,首回合並列領先
 配對賽史川吉一桿進洞,台灣公開賽十五日點燃戰火



中華高協 | 交易安全聲明 | 隱私權保護政策 | 歡迎廠商加入 | 策略聯盟與廣告
TWgolf.org Copyright ©2004. 中華民國高爾夫協會 版權所有 轉載必究,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 by LookGolf.net / Best Viewed in 1,024x768